1、加快扶貧脫困:完成全市80%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、62個省定貧困村退出任務,力爭全年脫貧6.7萬人。
2、改善居住條件 :新開工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45個、19804套,改造農村危房5388戶,確保公共租賃住房分配數達到6563戶。
3、提升辦學能力:新改擴建學校30所、增加學位4.5萬個,其中中心城區新改擴建學校5所、增加學位0.6萬個。
4、促進就業創業:免費開展省內工業園區定向培訓3.6萬人和創業培訓1.7萬人,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億元、“財政惠農信貸通”貸款14億元以上,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.7萬人、轉移農村勞動力6.7萬人。
5、確保飲水安全:重點抓好錦江、袁河(袁州區段)流域環境綜合治理,確保水質達標率在90%以上。完成中心城區松江園區域污水截流改造,啟動上高備用水源地保豐水庫擴建工程及管網建設。
6、實施重大疾病免費救治: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2900例、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240例、重性精神病救治7900例、尿毒癥血透救治1700例、艾滋病機會性感染救治230例,為貧困肢體缺失者安裝假肢80條。
7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:抓好4000個左右村點的新農村建設,新建農村公路(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)2500公里,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00座。深入實施農村清潔工程,投入資金3億元,清理垃圾270余萬噸。
8、推進文化惠民:完成市美術館開館、市群眾藝術館新館搬遷并免費開放,新改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700個。免費送戲下鄉1600場、農村電影免費放映32166場。
9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:擴建市老年大學校舍,打造3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示范點,新改擴建敬老院50所,新增養老床位1500張。實施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市內公交。
10、方便群眾生活:推進市行政服務中心智能化大廳建設。新改造城鄉農貿市場20個。中心城區新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00輛,打通斷頭路3條,改造背街小巷12條。新擴建公廁10個、公共停車位2000個。建設地下綜合管廊4.1公里,加固袁河左岸城防工程2856米。
摘自《贛西晚報》第三版 |